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中外嘉宾边走边看边点赞:沉浸式体验丽江文旅与非遗魅力

媒体:丽江融媒  作者:内详
专业号:玉龙雪山保护区管护局 2025/10/28 10:17:57

中外嘉宾边走边看边点赞:沉浸式体验丽江文旅与非遗魅力

 

近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昆明落下帷幕。闭幕之际,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体验温度的沉浸式参访活动在丽江同步开展,来自多个国家的31位媒体代表与网络博主走进丽江,近距离感受丽江的文旅活力,深度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9月18日至20日,31位中外嘉宾漫步古城街巷、探访传统村落、体验非遗技艺。他们以脚步丈量历史,用镜头定格活力,为丽江在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发展中的有益实践点赞。

古城深处:解码 “活态遗产”

五花石板路蜿蜒向前,潺潺流水穿城而过,纳西院落古朴雅致……参访团穿行丽江古城街巷,聆听水系治理的古老智慧,观察“三坊一照壁”的建筑格局,欣赏原生态纳西歌舞。在一砖一瓦、一桥一井间,探寻“活态遗产”的守护之道。

图片

中外嘉宾在纳西庭院中聆听“白沙细乐”。(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在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嘉宾们透过实物展品、文字记载了解古城的文化脉络;走进天地院,原生态纳西歌舞再现茶马古道的沧桑岁月;步入东巴文字体验馆,众人提笔摹写东巴象形文字,感受“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背后的文化记忆;走进木府,飞檐斗拱无声地讲述着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辉煌历史。

图片

在白沙锦绣艺术院,嘉宾们或用镜头记录,或凑近观察针法细节,感受传承的匠心。(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从大水车到四方街,从大石桥到 “天雨流芳” 牌坊,嘉宾们循着古城地标,一步步解锁丽江“活态遗产”的当代实践。“我走过许多国家,却第一次见到将历史底蕴与自然美景融合得如此完美的古城。”摩尔多瓦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统筹编辑阿纳托利・卡丘克感慨道,“丽江古城的保护工作做得很好,这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雪山脚下: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

离开木府,嘉宾们来到蓝月谷,“雪山映碧水”的壮丽景致让众人感受生态保护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生;走进《印象・丽江》露天剧场,以雪山为幕,演艺人员用质朴歌舞演绎生活日常,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抵达玉湖村,嘉宾们品尝特色美食,聆听村落故事,沉浸于古老村落里生态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图片

在《印象・丽江》露天剧场,演艺人员用质朴歌舞演绎生活日常,嘉宾沉浸式体验丽江民族文化和乡土情怀。(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蓝月谷的自然景观让我印象深刻,这里的山水很壮丽。” 阿纳托利・卡丘克再次为丽江美景点赞。老挝知名网络博主坎披吉・维索也忍不住感叹:“这是我第一次来丽江,眼前的一切都很漂亮。” 他不时举起手机,通过镜头向海外粉丝实时分享眼前的美景。

图片

在白沙锦绣艺术院,嘉宾们参观绣娘作品。(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白沙古镇同样引人驻足。在白沙壁画前,色彩鲜活的画作历经岁月依然夺目,嘉宾聆听讲解,仿佛穿越回明代,感受多民族艺术交融碰撞的脉搏;走进白沙锦绣艺术院,绣娘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丽江的风物融入锦绣,嘉宾们或用镜头记录,或凑近观察针法细节,感受传承的匠心;在纳西庭院中,耄耋老艺人奏响“白沙细乐”,嘉宾们屏息聆听传承千年的韵律,感动于“音乐活化石”的文化坚守。

“这是我第一次来云南,丽江给了我太多惊喜。” 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记者贝利漫步在白沙古镇时说,“丽江的旅游业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贴心。我还会带朋友再次来丽江,感受它的魅力。”

3天的沉浸式参访,不仅让中外嘉宾体验了丽江文旅与非遗的交融,更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创新活力。 “舍不得的丽江”让嘉宾们成为 “丽江故事”的传播者:他们用镜头捕捉古城烟火、壮丽雪山与乡村新貌,用文字记录文化传承、生态坚守与发展活力,通过各自的传播平台,将丽江故事传递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阅读 9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