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中国创新古树保护方式传承“绿色记忆”

媒体:新华社  作者:内详
专业号:玉龙雪山保护区管护局 2025/8/21 11:42:11

中国创新古树保护方式传承“绿色记忆”

 

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lcdt/638344.jhtml

来源:新华社

这是2025年8月7日拍摄的晋祠风景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新华社太原8月15日电(记者王皓)检查病虫害、清理树洞朽木、采用环保材料填充修复……在被誉为“武庙之冠”的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内,20余株上百年树龄的古树名木,经过专业人员数月努力,得到了进一步养护和救治。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古树因树龄老化、极端天气或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出现树势衰弱、树洞腐朽等问题。“保护这些珍贵的‘活文物’,离不开科学养护和专业修复。”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副所长郭波说。

郭波介绍说,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家庙和关帝祖陵现存古树名木159株,有侧柏、国槐、桑树等树种,树龄最长的约1800年。当地文保所通过挂牌建档、伤口杀菌、支撑加固、根部施肥等办法,对古树保护实现“一树一策”。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承载着传统文化,见证着历史变迁,被称为“绿色国宝”。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古树名木约508.19万株。

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条例规定对古树按照树龄实行分级保护,并鼓励、支持古树名木保护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为更好地保护好古树名木,中国各地积极创新举措,探索更加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方式。

古树名木的保护需要科技支撑。晋祠博物馆园林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古树土壤板结等难题,他们自主研发了古树保护“根部复壮技术”,扩大根系生长空间40%以上,获得了国家专利并推广。同时,晋祠博物馆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实验室,推动保护从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

贵州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为全省13.75万株古树名木统一购买保险,单株保费约60元,总保额达到37.2亿元以上。中国平安公司为五台山景区400余株古树名木提供保护救治保险,构建起“灾前预防 灾中救助 灾后赔付”保障体系。

山东泰安探索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典故,挖掘泰山景区、岱庙景区等旅游区内“五大夫松”“汉柏连理”等古树背后的故事。山西运城推进古树公园建设,如芮城大禹渡古神柏公园,将古树名木、黄河自然风光与大禹文化结合;稷山板枣公园设立稷山板枣博物馆,讲述后稷农耕和枣乡文化故事。

一些地方通过公益认养方式,让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古树名木保护当中。上海市各区绿化部门和多座公园推出古树认养活动,市民通过在线认养或捐资,成为“绿色合伙人”。常平关帝家庙近日举办了首次古树名木认养仪式,为40株被认养的古树名木都挂上了新的铭牌,铭牌上标有古树名称、编号以及认养者信息。

“古树名木是历史和生态瑰宝,它们用特有的地标记忆、文化故事承载着文化根脉。”在晋祠博物馆从事古树名木保护研究的工作人员高旭珍说。

阅读 23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